决策参考

    决策参考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决策参考 > 正文

    【特别推荐】树立一流目标 强化内涵建设 推动江苏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18-06-12 作者: 浏览次数:

    原创: 洪 流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5月21日

    摘要

    认为高水平大学建设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加强学科建设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介绍了江苏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秉承“服务需求,提高质量”的发展主线,抢抓机遇、深化改革,稳中求进、内涵发展,以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为引领,以加强学科建设为关键,以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为核心,使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不断提升的做法与经验。

    作者简介

    洪流,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党组成员,江苏省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南京210024。

    近年来,江苏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秉承“服务需求、提高质量”的发展主线,抢抓机遇、深化改革,稳中求进、内涵发展,以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为引领,以加强学科建设为关键,以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为核心,大力推动一批高校和一批学科争先进位,并力促一批学科和有条件的高校跻身世界一流、全国一流。江苏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智力支撑和科技支撑。

    一、高水平大学建设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引领

    高水平大学是一个地区教育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只有建成一批高水平大学,才能引领全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国家“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以此来引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内涵式发展,是江苏省适应国家发展战略、推动创新型省份建设和高等教育强省建设的重大举措,是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战略需求,也是全省高校的共同使命和历史担当。

    2016年3月,江苏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启动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工程;同年6月,省政府出台《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既对接国家层面的“双一流”建设方案,又适应江苏省社会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实际,体现江苏特色。2017年4月,省政府召开高水平大学建设推进会,出台《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实施办法(暂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综合奖补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推动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高校彰显特色、强化内涵、争先进位、追求卓越。

    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工程的框架是“专项+综合”,即“4+1+1”模式。“4”指的是四个专项建设,即江苏省已实施多年的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特聘教授计划、协同创新计划、品牌专业建设工程,目前已覆盖全省所有高校。“四大专项”虽然定位不同、各有侧重,但其目标都在于助推高校在一个或多个领域争创一流,夯实了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核心基础。自2010年以来,省级财政对“四大专项”累计安排资金111亿元。在“十三五”期间,江苏省财政将每年投入17亿元左右,确保投入力度不减、滚动支持。

    “综合”指的是两项综合性支持,即两个“1”。第一个“1”是对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的高校,按照国家要求给予资金支持,助推高校提升综合竞争力,向高水平和世界一流迈进。江苏全省有15所高校的43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高校数量和学科数量分列全国第二、第三。目前,省有关部门根据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要求,对入选“双一流”建设的高校制订配套支持方案。同时,进一步完善协作机制,一方面推进部省共建“双一流”工作,通过开展部省共建,加大对江苏“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政策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建立“双一流”联席会议机制,定期听取情况汇报,加强经验交流,切实解决问题。

    第二个“1”是全国百强省属高校建设项目。2017年首次评选产生8所高校进入“综合实力全国百强省属高校”行列,省级财政给予每校9000万元重点支持;4所高校进入“综合实力接近全国百强省属高校”行列,省级财政给予每校3000万元培育支持,财政奖补经费达8.4亿元。全国百强省属高校评选实行基于绩效、动态调整的支持机制,每年组织一次专家评审,重点围绕当年排名进展、四大专项建设情况、社会影响及声誉等进行绩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确定下一年度是否继续支持以及支持的力度,打破终身制,鼓励所有高校公平竞争,积极推动各高校在全国争先进位,力促更多高校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

    此外,开展广泛深入的国际合作交流,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重要途径。2017年,江苏省教育厅启动实施江苏-英国高水平大学20+20合作计划,围绕学生和学者交流、合作研究、联合培养硕士生和博士生等重点领域展开合作,搭建了江苏省与英国高水平大学深度、整体合作与交流的高端合作平台。按照计划,从今年起,江苏省“双一流”建设高校及江苏省高水平建设大学每年将选派30名博士研究生、50名青年学术骨干和20名研究生管理干部,到世界排名靠前的英国高水平大学,分别开展联合培养、专题研修和专题培训工作。

    二、加强学科建设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学科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载体,是创新驱动的重要平台,学科建设在高校各项工作中始终居于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地位,是推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无论是国家“双一流”建设,还是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都强调了学科的基础性地位。“十三五”以来,江苏省把学科建设摆在更加突出和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强对学科布局的统筹规划和合理调整,注重体系构建,不搞数量堆砌,不搞拔苗助长,努力推动不同发展基础、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科迸发活力,在不同层面提升水平、形成影响、追求一流、做出贡献。目前,江苏省学科建设已形成逐层推进、逐级上升的四级学科发展体系。

    1.第一层级是世界一流学科

    江苏省共有15所高校的43个学科被列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范围,这些学科均为博士学位授权点,建设目标就是瞄准世界一流大学,汇聚优质资源,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尽快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2.第二层级是江苏省优势学科

    这个层级的学科主要覆盖博士学位授权点和部分硕士学位授权点。从2010年起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已实施两期,省级财政每年投入10亿元。江苏省优势学科项目的实施,提高了学科的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部分学科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2017年江苏省进入世界一流建设学科的43个学科,均是长期建设的优势学科。目前正在开展优势学科二期项目验收工作,三期拟立项建设170个优势学科,将对符合条件的学科直接进行认定,突出实力优先、扶优扶强的原则,创造条件推动更多优势学科成长为世界一流建设学科。

    3.第三层级是江苏省重点学科

    江苏省重点学科是强基固本,为打造一批基础厚实的高原学科、为优势学科培育后备力量的学科。“十三五”期间,江苏省立项建设了323个重点学科,覆盖所有本科高校,主要集中在硕士学位授权点和部分学士学位授权点。

    4.第四层级是校级特色学科

    各高校统筹谋划,立足区域需求,发挥机制优势,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积极实施校级学科建设项目。比如,南京大学实施的金牌学科战略、东南大学实施的一流学科攀升计划,扶持主导学科,培育特色学科,拓展应用学科。

    为进一步发挥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及江苏省优势学科的引领、带动、辐射作用,江苏省2018年将组建江苏高校学科联盟,建立以一流建设学科为龙头、省优势学科为主体、省重点学科为基础的协同推进机制,建立同类学科间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学生互访、“三助一辅”岗位互聘、学位论文互评、基地共享、设备共用机制,发挥一流学科的引领、示范作用,促进学科强强联合、优势互补、集聚发展。

    通过系统化、体系式推进,江苏省学科建设成效明显。截至2017年底,共有23所高校的109个学科进入ESI前1%,高校数和学科数分别位居全国第一、第二位,其中11个学科进入ESI前1‰。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江苏省有466个学科进入全国排名前70%,总数位居全国第二;80个学科进入A档,总数位列全国第三;A、B、C三类学科数均居全国总数的10%左右,呈现合理的分布格局,体现了学科建设百舸争流的良好生态。

    三、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核心

    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顶端,承担着高端人才供给和科学技术创新的双重使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更加突出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步伐,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江苏省现有在校研究生17.67万人,其中博士生2.91万人,硕士生14.76万人,在校研究生数量位居全国第二。在稳定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的同时,江苏省坚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不断加强研究生培养工作,形成了一个工程、两项改革、三项品牌、五大保障的“1235”工作格局,各项工作全面铺开、推进平稳、成效显著,基本实现了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和内涵式发展的转换。

    (一)创新实施“一个工程”

    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是2002年在全国率先推出的以抓质量、抓内涵、抓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一项创新性工程,每年投入2000万元。该项目实施15年来,覆盖面不断扩大,类型逐渐优化,管理日趋规范,对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进入“十三五”规划建设以来,江苏省加大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改革力度,优化项目设置,聚焦平台建设与能力提升。同时,优化资金分配方式,采用立项资金、引导资金、奖补资金三种方式相结合的分配方法。以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为例,全年立项3000余项,资助标准按自然科学类每项1.5万元、人文社科类每项0.8万元执行,省级财政投入575万元,高校配套投入3147.9万元,更多研究生获得了经费支持,独立或在导师指导下开展科学研究。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2017年带动高校配套投入2亿元。

    通过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的杠杆作用,有效地推动了各高校更加重视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不断加大研究生教育投入。由于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实施成效明显,资金使用效益高,2018年江苏省级财政将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专项资金由2000万元调整为2500万元。

    (二)深入推进“两项改革”

    以改革为动力,以改革提质量。江苏省研究生教育工作以“两项改革”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持续优化研究生培养结构,进一步提升了研究生培养质量。

    1.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

    “十二五”末期,江苏省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四个试点省份之一。为狠抓落实,2015年底,江苏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与34所任务高校签订了40项《江苏省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任务书》,将改革任务分解落实到有关高校。各试点高校扎实落实改革任务,在创新培养模式、优化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式、优化导师队伍、搭建校外平台、开展国际联合培养等方面积极探索,深化了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力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为形成改革合力,加强了省有关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努力从政策层面加大支持力度。省级财政明确将专业学位研究生生均拨款提高到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同样的标准。在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安排中,招生指标增量基本上用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目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与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比例已从三年前的4:6调整为接近5:5。此外,从2015年起,江苏省将专业学位论文纳入硕士学位论文抽检范围。2016年建立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普抽库。在专业学位论文评优与抽检指标设计方面,都强调选题的应用研究意义、研究成果的实践应用价值,凸显对专业学位论文的要求。

    2.深化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

    一流的博士研究生教育体现的是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的高度。深化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大势所趋、形势所迫、问题所在。早在2015年底,江苏省就印发了《关于深化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 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通知》,要求各博士研究生培养高校从落实奖学助学经费、开展寓教于研、国际联合培养、导师招生配置、建立考核淘汰机制等五个方面推进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即博士研究生教育的“五项改革”)。

    为推动博士研究生教育“五项改革”,江苏省连续两年开展专项督查,督查结果作为博士研究生教育相关资源分配和专项经费安排的重要依据。2016年,在高校自查的基础上,分别采取书面审核方式和现场汇报答辩的方式进行督查;2017年,通过在线问卷和专家评审的方式进行督查。同时,将专项督查结果(包括评定等级、督查意见、调查问卷)进行反馈,要求各有关高校认真贯彻落实督查意见,扎实推进改革工作。从督查结果来看,各项任务已落到实处。各有关高校多方筹集资金,合理利用各方资源,落实奖学助学经费,88%的高校达到了博士研究生人均奖助金额5万元/生·年的要求;支撑博士研究生培养的高水平科研项目充足,绝大部分博士研究生都能参与前沿性、高水平科研;在国际联合培养方面,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立项学科和国家、省协同创新中心参与各种形式国际交流的博士研究生达到80%以上,其中具有1年左右海外研修经历的达到1/3以上,相关高校还自筹经费或设立专项基金资助博士生到海外研修,博士生参加海外交流的比例达到了任务预期目标;完善博士生导师遴选办法,推行导师轮转招生制,打破终身制,确保导师的指导质量;强化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管理,严进严出,通过中期考核和时限终结淘汰分流了部分博士研究生,狠抓培养质量。

    今后,江苏省将继续深化和拓展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范围和层面,着力在博士研究生招生申请–审核机制、资助机制、中期分流退出机制、学位论文评议和答辩机制、校所联合培养机制、中外联合培养机制、博士生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探索和突破。

    (三)着力打造“三项品牌”

    江苏省在研究生教育工作中进一步优化协同培养机制,努力激发研究生创新活力,在导师队伍建设、培养基地建设、科研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大胆探索,形成了一系列富有江苏特色的品牌项目。

    1.实施产业教授制度:以深化产教融合提升质量

    在着力加强高校校内导师队伍建设的同时,为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加强政产学研合作,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2010年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实施产业教授制度。产业教授体现的是“产业”与“教授”的结合,通过选聘科技企业家到高校担任产业教授,引企入教、引企入研,实现高校与企业创新资源的深度对接。产业教授选聘工作由江苏省人才办、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人社厅、省财政厅五部门共同开展,受聘的科技企业家将到高校担任研究生导师。

    产业教授制度自实施以来,已遴选五批次共1341人次产业教授到省内89所高校任职,涉及化工、信息、文化、金融、医药、农林等30多个领域,辐射 1081个企业,6000多名研究生的专业能力得到提升。产业教授制度搭建了一个产业界对接教育界、创业价值对接创新价值的高端平台,为推进科技强省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受到了高校和企业的普遍欢迎,也得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2018年4月10日《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将江苏省持续推进产业教授选聘制度作为“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写好教育奋进之笔”的重要举措进行了重点报道。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省里印发了《江苏省产业教授(研究生导师类)选聘办法》,进一步明确了研究生导师类产业教授的选聘条件、选聘程序、工作职责及考核管理办法。明确产业教授实行聘任制,按需设岗、公开选聘、择优聘任、合同管理。要求产业教授参与高校学科与学位点建设、研究生培养方案制订、教材开发、教学改革等工作;指导或联合指导研究生,与高校联合开展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明确高校要探索产教融合新机制,构建产教研一体化平台,为产业教授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经费支持,为产业教授所在单位提供员工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鼓励高校科研人员到企业创新创业。明确产业教授所在单位要支持科技成果在本单位的转化,为产业教授指导研究生提供实习实践平台和条件。

    2.建设研究生工作站:以实施联合培养提升质量

    研究生工作站是由企业申请设立、出资建设,引入高校研究生导师指导、研究生团队开展技术研究的机构,是企业与高校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平台,也是江苏省培养研究生的重要创新实践基地。此项工作自2009年启动建设以来,连续开展了8年,已建成省级研究生工作站4283家,吸引了6000多名高校导师、8000多名企业导师和数万名研究生进站开展科研活动。设置研究生工作站,不仅扩大了研究生教育资源,创新了研究生教育形式,而且有效提升了研究生培养质量。

    2017年,深化研究生工作站建设工作,探索形成了校(院)级研究生工作站、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工作站、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工作站示范基地四个层级的建设模式,当年评选产生了49家优秀研究生工作站,全省优秀研究生工作站达到148家,进一步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此外,首次开展研究生工作站期满考核工作,192家考核不合格的研究生工作站被摘牌,时任省委书记李强同志专门对此作出批示。

    3.开展科研创新活动:以搭建培养平台提升质量

    江苏省不断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以研究生暑期学校、学术创新论坛、科研创新实践大赛为平台,推出了一系列研究生学术交流与创新活动,旨在拓展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激发创新思维,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按照“先行试点、逐步完善、分步推进”的总体原则,江苏省2017年举办了教育硕士实践创新能力大赛、MBA案例大赛、研究生英语翻译大赛、研究生法律案例大赛等4个科研创新实践大赛。大赛作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方面,立足人才培养,瞄准行业需求,突出应用创新,充分发挥了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推动作用,达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目标。一方面一批优秀选手和后备人才脱颖而出,另一方面也聚焦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展现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比如,河海大学承办的江苏省MBA案例大赛,响应省委省政府关于培育创建特色小镇的战略部署,将大赛选题确定为“特色小镇”,既达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目的,又充分发挥了研究生在江苏省“两聚一高”新实践中的价值和贡献,产生了良好的实际效益和社会影响。

    同年,举办江苏省研究生暑期学校10个、研究生学术创新论坛20个,开展了微纳卫星遥感与空间探测技术、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创新、“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江苏经济发展、“数字+”与变化的长三角城市等主题的学术交流活动,既聚焦学科前沿,又关注社会热点,吸引省内外3000余名研究生参与,推动省内研究生培养单位、相关学科实现研究生培养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研究生提供学术交流、展示与合作的平台。

    2017年首次举办的这些科研创新活动效果佳、学生受益广、社会反响好,真正促进了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2018年江苏省将进一步加大支持与推广力度,每年拟举办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实践大赛10项、江苏省研究生暑期学校20项、江苏省研究生学术创新论坛30项,让更多研究生在参与中获得成长。

    (四)着力抓好“五大质量保障”

    江苏省持续加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已逐步构建起标准引领、制度保障、评价诊断、多方参与的全方位、立体化的“五位一体”保障体系,使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更加有力。

    1.开展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评估

    这是江苏省确立的研究生教育领域的制度性评估项目,自2011年率先开展以来已全部完成了362个学术型硕士学位一级学科点的首轮评估。评估结果及专家意见均提交给学校及有关学科点,帮助学校、学科点制订整改方案

    2.开展学位论文抽检评议和评优工作

    严把研究生教育的出口质量关,强化评选质量,坚持质量标准,持续15年开展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评议工作,2017年正式颁发《论文抽检评议实施办法》,制定了《学术学位硕士学位论文评议标准》《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评议标准》;持续18年开展江苏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将之作为全省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3.对外发布毕业研究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对毕业研究生进行跟踪调查,利用调查结果,寻找和发现研究生教育中的问题和不足;分析评价研究生培养质量,改进研究生招生、培养和就业创业服务,推进研究生教育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4.公开出版《江苏省研究生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此项工作2017年首次开展,将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每年编撰及发布。报告聚焦江苏省研究生培养质量,涵盖全省所有研究生培养高校,从概况、基础、改革、监控和跟踪等五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为政府、高校、学者以及公众了解江苏省研究生教育质量提供系统的信息来源和参考依据。

    5.建成江苏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信息平台

    建立江苏省高校学科与研究生教育发展过程及状态信息的基本数据资源池,推动研究生教育信息公开、数据融合、资源共享,通过大数据实现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动态监测。

    今后,江苏省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部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化体制机制创新,调动政府、社会和研究生培养单位等各方积极性,继续推进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和优势学科建设,不断完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增强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努力在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实现江苏省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选自《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8年第5期

    地址:南京市仙林大学城文苑路3号 210023

    Copyright © 南京财经大学  学科建设办公室  高水平大学建设办公室 All Rights Reserved.